我需要找律师

北京律师,专业团队, 200+云律所实力在线

解决
难题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化团队,全程跟进
一站式解决您的法律难题

直接找律师

我需要打官司

严选律师,权威专业,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委托
律师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处理案件类型丰富,庭审经验分析
上万案件代理,胜诉率高

直接委托律师打官司

我需要详细咨询

专案咨询服务,资深律师方案定制

付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专属维权方案
精准把控案件难点,寻求最优方法

直接付费咨询律师

我需要基础咨询

快速应答,高效服务,24小时在线

免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认证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法律问题优质解答,及时与客户反馈

等待免费咨询律师

男子储蓄卡被盗刷20万起诉银行索赔,如何防止银行卡被盗刷

许瑞林律师2022.02.07872人阅读
导读:

郭先生与两名代理人一起出席庭审,银行委托两名代理人出庭。郭先生表示,他办理储蓄卡时预留号码的手机始终未收到任何转账交易的验证码信息以及交易信息短信提示,事后他第一时间将银行卡冻结并报警。郭先生认为他与银行之间形成合法有效的储蓄合同关系,银行负有履行对账户操作人身份审查的义务。因此郭先生要求银行赔偿其20万元以及相应利息。让银行担责不公平会有业内传导效应被告银行的代理人提出,郭先生资金被盗涉嫌经济犯罪,应依先刑事后民事原则驳回他的起诉。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庭审后,郭先生表示同意调解,被告银行的代理人表示不同意调解。那么男子储蓄卡被盗刷20万起诉银行索赔,如何防止银行卡被盗刷。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郭先生与两名代理人一起出席庭审,银行委托两名代理人出庭。郭先生表示,他办理储蓄卡时预留号码的手机始终未收到任何转账交易的验证码信息以及交易信息短信提示,事后他第一时间将银行卡冻结并报警。郭先生认为他与银行之间形成合法有效的储蓄合同关系,银行负有履行对账户操作人身份审查的义务。因此郭先生要求银行赔偿其20万元以及相应利息。让银行担责不公平会有业内传导效应被告银行的代理人提出,郭先生资金被盗涉嫌经济犯罪,应依先刑事后民事原则驳回他的起诉。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庭审后,郭先生表示同意调解,被告银行的代理人表示不同意调解。关于男子储蓄卡被盗刷20万起诉银行索赔,如何防止银行卡被盗刷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债权债务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事件经过】

未收到短信验证码银行卡被盗刷20万

5月11日下午2点,朝阳法院开庭审理此案。郭先生与两名代理人一起出席庭审,银行委托两名代理人出庭。

法庭上,郭先生提供了银行账户的历史交易明细、手机通话记录、通州公安局立案决定书等作为证据。郭先生称,2011年,他在某银行北京朝外大街支行处办理了一张储蓄卡,并作为工资卡使用。2015年10月20日晚,他收到该银行微信公众号交易提醒,显示该卡账户分4次向陌生人赵*啦账户转账20万元。

郭先生表示,他办理储蓄卡时预留号码的手机始终未收到任何转账交易的验证码信息以及交易信息短信提示,事后他第一时间将银行卡冻结并报警。

“我的银行卡密码没有告诉过任何人,连我媳妇都不知道。我是IT工程师,很有警惕性,手机也不可能中毒。”郭先生称事后他查询了自己在银行预留手机号码的通话记录,发现当晚尽管他人在北京,手机号码却在南京有长达11分31秒的主叫电话,时间刚好覆盖卡被盗刷的时间。此外,他的银行网银日志显示,进行盗刷转账的IP地址在重庆。

郭先生认为他与银行之间形成合法有效的储蓄合同关系,银行负有履行对账户操作人身份审查的义务。银行未能识别伪造的预留手机卡,导致存款损失,应对此事承担责任。因此郭先生要求银行赔偿其20万元以及相应利息。

让银行担责不公平会有业内传导效应

被告银行的代理人提出,郭先生资金被盗涉嫌经济犯罪,应依先刑事后民事原则驳回他的起诉。而且涉案交易中,银行向郭先生的预留号码发送了验证短信,银行不存在过错和违约责任。“现有证据无法证明涉案交易非郭先生本人或其授权人所为,他应提供涉案交易非本人操作、本人对泄漏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无任何过错的证据。”

代理人还称,根据之前行业及司法案例,银行怀疑可能是原告在进行日常交易时无意中打开犯罪分子所发的手机链接或者登录钓鱼网站从而中了病毒,导致原告的卡号、登录密码、短信验证码及取款密码被犯罪分子窃取,进而导致了资金被盗情况的发生。从原告提交的移动账单查询记录及语音通信清单也可以看出,原告的手机SIM卡已经被复制,故相关信息存在泄漏的可能。

“但不管我行怀疑的事实是否存在,在没有对案件事实调查清楚的情况下,一旦客户否认是本人交易,就判决银行承担责任,则对银行明显不公平,且很容易在全行业产生传导效应,甚至引发道德风险。”代理人表示。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庭审后,郭先生表示同意调解,被告银行的代理人表示不同意调解。此案未当庭宣判。

给父母买房养老的钱没了

庭审结束后,记者采访了郭先生,他表示对于法庭上被告银行的表现非常不满意。“被告银行一点责任感都没有,始终推卸责任。”郭先生称,他今年32岁,在某公司做IT工程师,年薪10万余元,被盗刷的20万是他工作近五六年的积蓄,其中还有一小部分是父母的积蓄。

“我本来想用这笔钱给父母在燕郊买套房子,接他们来养老,但现在全泡汤了。我不敢将这件事情告诉我的父母。”

郭先生还告诉记者,他通过微博已经联系上了七八名跟他有同样遭遇的该银行储户。这些受害者除了北京还有广东、江西、杭州等地的,他们的账户都是在去年10月20日晚10点左右被盗刷,盗刷金额从4万至20万不等,全都转至陌生人赵*啦的账户。

【法律解读】

如何防止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银行专业人士提醒广大持卡用户注意个人信息安全,尽早到银行更换ic芯片卡,特别是那些大额储蓄卡,可以从源头上降低被盗刷的风险。持卡人也最好定期更改密码,这样更能保证资金的安全。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是关键

“这种银行卡复制设备现在越做越小,比火柴盒大不了多少,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另外,这类装置的颜色、做工和atm机非常相似,迷惑性很强。”省内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操作熟练,不法分子复制设备、摄像头的安装不用一分钟便可完成,盗窃完成后只要用美工刀一割或者是用力一拔便可取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省会各个银行在atm机上都贴有温馨提示,提醒客户存取款的时候,应注意卡口、键盘等是否存在异样;在输入密码时注意用手遮挡,如果感觉有异样应及时报警或联系银行客服人员。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说,许多人的银行卡被盗刷就是因为个人信息泄露。那么除了在atm机上取现时泄露个人信息,不法分子还通过哪些途径盗取别人的银行卡信息呢?

据记者了解,途径之一就是伪基站发送钓鱼网址,诱导用户输入。不法分子常假冒10086、95588、95533、95555等公众信任的号码群发“积分兑换现金”短信。短信通常内置一个假冒运营商、银行的钓鱼网址,用户登录后就会被要求输入账号、密码、姓名、身份证号、银行预留手机号等信息。“一旦填写了这些信息,骗子就获取了这些信息。”

“改装过的pos机,也能提取银行卡信息。系统平台漏洞,导致个人信息关联泄露。”省内某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部分网络平台由于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存在系统漏洞,而被黑客恶意下载数据库。各种被泄露的数据库又被黑客整合成巨大的“信息库”。“由于用户习惯使用一套密码管理个人账号,所以黑客很容易截获用户注册登记的个人资料。”

除了以上三种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法分子还有第四种方法,就是搭设公共钓鱼wifi。电脑、手机这些联网设备接入后,便可通过专业软件窃取用户账户、密码等信息。

对于这些信息盗取方式,专业人士建议,广大用户及时到银行把旧磁条卡更换为ic芯片卡,可以大大降低复制风险。遇到盗刷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挂失或者通过手机银行自行操作冻结卡片,防止损失继续扩大。其次,立即报案。立案回执要保存,这样在向银行主张权利时才有据可查。同时要到附近银行取现,并打印凭证。这是为了证明银行卡在你手中,而其他地方发生的交易均为伪卡。

多家银行的工作人员都建议,用户不要点击短信中的任何网址链接,不要轻信任何积分兑换现金、抽奖等短信和电话。不要向任何陌生账户转账、汇款。

为防盗刷,应尽早换领芯片卡,特别是日常可能会使用的工资卡、大额储蓄卡

银行卡就这么轻易能被盗刷吗?对此,银联风险专家表示,随着磁条卡更换为金融ic卡的速度进一步加快,ic卡的防伪技术升级,对磁条卡伪卡欺诈案件形成了挤压效应,不法分子加大了对磁条卡信息的收集力度。

据介绍,磁条银行卡的技术原理属于静态数据、单向认证技术,磁条卡数据虽然已进行特殊化处理,但借助专业设备可以读取磁条卡内完整信息,并且可复制、可传播。

迄今为止,全球未发生过芯片卡被复制导致欺诈的案例。中国银-联建议用户尽早换领芯片卡,特别是日常可能会使用的工资卡、大额储蓄卡,从源头上降低被盗刷的风险。针对盗刷团伙已掌握大量银行卡信息的情况,持卡人换领芯片卡的同时最好更改密码。

银联风险专家解释称,芯片卡采取动态信息比对技术,加密信息随机生成、双向认证,能有效保障卡片交易的安全性。

目前多数银行已经下调了收费水平,新开卡或是换ic卡收费标准已降低到5元甚至免费,部分银行还实现了“更换ic借记卡可实现保号换卡,以承接原卡代收付、三方存管”等信息。

另外,银行工作人员还建议持卡人在移动支付工具上尽量绑定信用卡,避免绑定存有大量资金的储蓄卡,同时还应设置交易限额,一旦发生盗刷,可将损失控制在一定额度。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许瑞林律师

在线 问题仍未解决?真人1对1咨询为您解答

  • 213位律师在线
  • 已服务23.5万人
  • 5分钟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