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找律师

北京律师,专业团队, 200+云律所实力在线

解决
难题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化团队,全程跟进
一站式解决您的法律难题

直接找律师

我需要打官司

严选律师,权威专业,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委托
律师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处理案件类型丰富,庭审经验分析
上万案件代理,胜诉率高

直接委托律师打官司

我需要详细咨询

专案咨询服务,资深律师方案定制

付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专属维权方案
精准把控案件难点,寻求最优方法

直接付费咨询律师

我需要基础咨询

快速应答,高效服务,24小时在线

免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认证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法律问题优质解答,及时与客户反馈

等待免费咨询律师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

元甲交通律师律师2022.01.26196人阅读
导读:

显然这些规定均将二次交通肇事排除在外“因逃逸致人死亡”显然是指肇事以后因逃逸而致先前的受害人死亡。如果介入其它的加害行为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则不属于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范围之列。该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应限于事实上发生的二次交通事故已经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刑法将同种数罪规定了一个法定刑。第三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兼指上述两者。那么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显然这些规定均将二次交通肇事排除在外“因逃逸致人死亡”显然是指肇事以后因逃逸而致先前的受害人死亡。如果介入其它的加害行为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则不属于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范围之列。该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应限于事实上发生的二次交通事故已经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刑法将同种数罪规定了一个法定刑。第三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兼指上述两者。关于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

(一)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应遵循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准则即“逃逸”是因“死亡”是果二者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受害者的死亡结果超出了行为人已制造的危险结果的范围则这一死亡结果客观上不能归责于他。上述的第一种观点有欠缺首先其不符合立法精神因为它将“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解释为第二次交通肇事中撞死的其他人而不包括先前肇事中的被撞伤者。这种思路明显与立法者增加该规定的出发点相悖而且这种为了解释法条而随意发挥其想象力并任意扩大某一词语的基本内涵的做法也与当今我们所推崇的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其次其与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也相悖。解释第3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74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显然这些规定均将二次交通肇事排除在外“因逃逸致人死亡”显然是指肇事以后因逃逸而致先前的受害人死亡。第二种观点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因流血过多”的表述不规范“流血过多”是从死亡的原因上进行表述的并不能说明“流血过多”是因逃逸行为所造成如有的肇事者虽逃逸了但被害人当场就因流血过多而死亡对肇事者就不能以刑法第133条第三个量刑幅度予以量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撞了人。如果行为人有证据证明并不知道自己撞了人且经查证属实则不能以“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情节予以量刑。是否有证据证明既不能以肇事者本人所述为依据也不能由办案人员盲目判断为标准而应当周密调查综合判断在把握上应有严格的尺度和标准。

(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的死亡仅仅是由于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责任或者救助义务不及时抢救而驾车逃跑的逃逸行为造成的。

(3)被害人死亡是由于逃逸行为而造成的被害人的死亡除交通行为导致外未介入其它的因果关系和条件。如果介入其它的加害行为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则不属于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范围之列。如行为人肇事致他人重伤而逃逸被撞者被他人送至医院抢救但由于医生的玩忽职守出现医疗事故致使被撞者死亡或抢救期间因其他意外导致死亡的或者行为人肇事致他人重伤后为逃避罪责开车将被害人移到偏僻处甚至将被害人轧死后又逃逸的。

(二)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中“人”的范围

刑法第133条第三款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由于规定的比较含糊导致了许多争议。在解释出台以前刑法学界对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的理解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只限于原来的被撞伤者。该观点认为现行刑法将逃逸致死作为加重情节的实质是立法对特定犯罪类型的一种简便处理模式这种特定类型是交通肇事和对交通肇事被害人遗弃致死行为的结合换言之逃逸致人死亡的侧重点是遗弃交通肇事的被害人致死。

第二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是指肇事者在逃逸过程撞死的其他人。该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应限于事实上发生的二次交通事故已经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刑法将同种数罪规定了一个法定刑。

第三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兼指上述两者。该观点认为现行刑法并没有把人明确限定为某一种人认为此处的人只包括其中的一种而不包括另一种的解释缺乏法律依据而且肇事人在逃逸过程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由于前后两次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死亡都是由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引起的都是死于行为人的逃逸过程中两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都是相当的理应适用同样的规定。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如下

其一上述第二和第三种观点只看到交通肇事逃逸和被害人死亡的表面联系而并未看到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实质。如前所述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实质其在于不履行法定的抢救伤员与财产、报案、接受处理的义务以及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因逃逸致人死亡就是行为人交通运输肇事后由于未尽上述义务为逃避罪责径行逃跑致使受伤者失去救治时机而死亡。因此逃逸致人死亡中存在肇事人应该履行义务的缺失和被害人死亡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如果在被害人和肇事人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就不能以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论处。在肇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后弃被害人生死于不顾在仓皇出逃的过程中重新构成一起交通肇事罪并致人当场死亡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次交通肇事造成的被害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肇事人的交通肇事行为而不是逃逸行为所以不应该以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论处只能视具体情况以交通肇事罪的第一和第二刑档定罪量刑。

其二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是指第二次交通事故中的被害人从立法逻辑上分析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现行刑法中逃逸行为本身并非犯罪如果逃逸中行为人未再违反交通运输法规而致死他人完全由被害人本人的过错引起交通事故所导致被害人死亡那么便无法适用该规定致使现行刑法第133条第三档刑形同虚设而如将被害人死亡的责任归在行为人头上对其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三档次法定刑则与我国刑法一贯坚持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相悖。因此“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逃逸”的实质应是指“不救助”。由于立法用语的不准确从而导致部分学者利用了这一措词的失误牵强附会地将第二次交通事故而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也解释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中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11月15日发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该规定实际上是采纳了第一种观点把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限定为原交通事故中的被害人应当说这一解释是合理的解释。

(三)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

交通肇事后行为人不履行抢救受伤被害人义务为逃避责任径行逃跑而导致受伤被害人死亡对死亡结果行为人出于何种心态才能认定为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情形按照交通肇事罪的第三个罪档进行处罚?解释出台以后因把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的范围限定于原交通肇事中的被害人使得该问题的罪过形式变的相对简单起来但由于司法实践中的复杂情形和刑法理论的传统束缚其罪过形式仍然是理论研究中的重点。目前国内刑法学界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一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由故意构成不能由过失构成。该观点认为肇事人将他人撞伤后这一行为导致产生救助被害人的法律责任因逃跑而不履行此义务便构成了刑法上的不作为逃跑时置被害人的死活于不顾使得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死亡肇事人对死亡结果持放任心态是肯定的因此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不作为的故意犯罪。

一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限于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该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情节加重犯的加重情节如果该情节本身具有故意杀人性质岂不出现严重的故意犯罪反而成为性质相对很轻的犯罪的加重处罚情节这显然不合理。

还有的观点认为肇事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可能是过失也可能是故意。该观点认为从立法原意来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是以情节加重犯的形式出现的立法者认为其罪过形式应与前两个罪刑阶段一样仍属于过失。

笔者认为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持两种心态。一种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致被害人重伤的情况下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而逃逸从而导致了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这种情形属于过失。另一种是行为人明知交通肇事致被害人重伤但对其死活放任不管甚至希望被害人死亡从而导致了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出现。此时行为人主观上的心理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先前的过失转化为间接故意或者直接故意。

笔者基本同意第三种观点。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中逃逸人对死亡的心理态度可能包括希望和放任的态度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但这并不是说逃逸致人死亡能够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情形能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情形不能包括在本条文内。正如王富教授指出行为人对逃逸结果持放任态度不一定改变交通肇事罪整体的过失性质但也不否认这种不作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只是不能据此认定行为人放任被害人死亡的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在有些情况下即使肇事人对逃逸致人死亡持希望或放任态度但仅凭此还不足以成立故意杀人罪还需要有其他原则限制比如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判断不作为构成犯罪的等值原则以及排他性支配原则等等。这种过分依赖行为人主观方面的动机或对结果持放任态度的情况来判定行为的性质的方法并不可靠。有日本学者指出即使在有杀人故意但没有成立杀人罪的足够义务的情况下要以保护责任者遗弃罪从轻处罚。应该说这为日本学者强调即使主观上具备杀人罪中的主观条件还不足以成立杀人罪的观点是正确的。

(四)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我国刑法理论把犯罪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可分为单纯逃逸和移置逃逸两种。单纯逃逸行为的法律意义只能是不作为。而移置逃逸行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理论界有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在他人急需救助的情形行为人不但未予救助反倒以作为而提高法益的危险性这时刑法评价的重点应在作为而非不作为。第二种观点认为移置逃逸行为是不作为。将被害人挪开现场抛弃他处的行为看似一连串的作为但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本来就不是在行为人身体外表的动静而是在他所违背的法律规范的期待方式。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因为刑法上的作为与不作为的特有含义是指犯罪行为的基本形式。实施不作为的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是违反命令性规范而不是指行为人没有任何行动有时行为人还可能以积极的行为去达到违反命令性规范的目的。如偷税行为在本质上是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既不作为但是并非为此而什么也没有做。相反地行为人往往要进行伪造账目等活动。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而言法律做出评价的重点在于行为人肇事后应当积极救助的作为义务上而转移被害人的行为只是排除了其他人实施救助的时机与条件致使死亡未能避免。因此这种移置逃逸对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这一构成要件类型而言应属于不作为形式。

从不作为的理论来看成立不作为犯的前提是存在作为义务。在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成立不真正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中其作为义务的来源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根据先行行为而得出的。即行为人因其先前实施的交通肇事致人重伤的行为使被害人生命处于严重威胁的危险状态行为人负有实施救护行为防止结果发生的作为义务。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通说关于先行行为只要是足以产生某种危险就可以成为不作为的义务来源而不管其先行行为是合法的、还是违法的是有责的还是无责的。在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中由于肇事者先行的违法肇事行为使得被撞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肇事者基于其先行行为就有义务救助被撞者。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先前的肇事行为可以成为其后的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先行行为。但是即使逃逸者对被撞伤者的死亡具有故意也不足以就此认定逃逸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因为不作为犯罪亦有其特定的犯罪构成它也是主客观的统一仅凭行为人主观上的心理态度就认为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显然扩大了杀人罪的成立范围。

理论一般认为不真正不作为犯违反的是作为命令规范的行为规范实现的却是以裁判规范形式规定的作为犯的犯罪构成要件。违反命令规范的不作为并不是实现通常情况下的作为犯的犯罪构成要件只是在由于不作为实施的犯罪和作为实施的犯罪具有等价值的情况下不真正不作为犯才能实现作为犯的构成要件。大陆法系中构成要件的等价值理论成为解决不真正不作为犯处罚的根据即要求违反作为义务所造成的侵害在法定构成犯罪事实上与以作为手段所引起者具有同等价值。据此理论要构成不作为犯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间接故意或直接故意在客观上除了具有作为义务行为的可能性外还应考虑行为当时的具体情况例如行为的时间、地点、环境、被害者受伤状况等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其不作为的行为是否与犯罪构成规定的作为具有同等的价值性。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 你好,如果办案机关不作为可以向当地检查部门进行投诉或采取信访途径,要求办案机关予以重视。
  •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责任认定介绍

    周春花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周春花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责任认定介绍

    内容:不能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款,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处罚。后又因逃逸致被害人死亡,这种阶段上行为又成立故意杀人罪。那么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责任认定介绍。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周春花律师
    2022.02.0477人收看
  • 陈宗琼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婚姻家庭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确实过了诉讼期了,除非检察院愿意再起诉,理论上有交通事故认定书就可以让对方车挂靠的公司和保险赔钱了,但是事已至此的话,只能去检察院那里磨了。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未逃逸驾照

    陈宗琼律师

    陈宗琼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未逃逸驾照

    内容:在出现交通事故之后,是需要去进行处理的,逃逸往往是最不好的选择,这才是会导致犯罪的结果,那么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未逃逸驾照?首先要进行事故责任认定,根据责任比例确定赔偿金额,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被保险机动车责任赔偿限额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人民币。那么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未逃逸驾照。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陈宗琼律师
    2021.12.08611人收看
  • 王熙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941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债权债务、建设工程、民间借贷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姚平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姚平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内容:最后虽然行为人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有意而为之但行为人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结果的主观方面应当是过失。另外在交通肇事逃逸过程中由于逃避追究的动机而放任了其他人的安全进而将他人又撞死撞伤的还又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并非所有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均按照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论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那么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姚平律师
    2022.01.26619人收看
  • 李维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174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房产纠纷、合同纠纷、法律顾问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逃逸致致人死亡如何认定

    段建国律师

    北京天用律师事务所

    段建国

    交通肇事逃逸致致人死亡如何认定

    内容: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这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交通事故发生时伤者当场死亡,则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二种量刑幅度予以处罚。那么交通肇事逃逸致致人死亡如何认定。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段建国律师
    2022.02.041045人收看
  • 杨一凡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2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债权债务、合同纠纷、建设工程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认定

    龙珊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龙珊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认定

    内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样认定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这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交通事故发生时伤者当场死亡,则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二种量刑幅度予以处罚。那么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认定。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龙珊律师
    2022.02.04157人收看
  • 姚平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916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婚姻家庭、房产纠纷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如何认定,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怎么处罚

    林艳英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林艳英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如何认定,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怎么处罚

    内容:警方根据遗留在现场的车辆信息,初步锁定肇事嫌疑人陈某,但此时陈某早已不知去向。我们认为除上述解释的情形外,后者情形也应当按照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论处,而不应简单地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同种数罪或者按照撞死多人的交通肇事罪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为逃脱罪责驾车逃逸,而被害人最终确已死亡的,对于这类案件,笔者认为应当认定该行为只能构成交通肇事罪。那么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如何认定,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怎么处罚。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林艳英律师
    2022.02.04718人收看
  • 翁玉素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婚姻家庭、房产纠纷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时应注意什么

    陈明月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陈明月

    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时应注意什么

    内容: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满足上文所论及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这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交通事故发生时伤者当场死亡,则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二种量刑幅度予以处罚。那么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时应注意什么。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陈明月律师
    2022.02.04687人收看
  • 任冰峰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54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建设工程、房产纠纷、债权债务、合同纠纷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最新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缓刑条件

    张芸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张芸

    最新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缓刑条件

    内容:最新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缓刑条件有哪些?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第五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那么最新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缓刑条件。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张芸律师
    2021.12.08330人收看
  • 龙珊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0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交通事故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有什么要求

    李广荣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李广荣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有什么要求

    内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有什么要求根据该条限定“因逃跑致人死亡”是指做法人在发生交通意外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对被害人进行救助反而逃离意外现场弃被害人于不顾而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丧命的做法。要构成“因逃跑使人丧命”必须符合以下多少个要求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这是前提。做法人的逃跑做法与被害人的丧命结果具有因果关系即做法人的逃跑做法导致被告人未能得到及时的抢救而丧命。那么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有什么要求。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李广荣律师
    2022.02.10116人收看
  • 李楠楠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400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交通事故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判

    翁玉素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翁玉素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判

    内容:不能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款,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处罚。2、必须符合《解释》第5条第1款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做出的明确解释。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这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那么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判。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翁玉素律师
    2021.12.08609人收看
  • 陈明月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47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交通事故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受害人伤重死亡刑事责任如何认定

    黄东洁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黄东洁

    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受害人伤重死亡刑事责任如何认定

    内容: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受害人伤重死亡刑事责任怎样认定正确认定和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对于刑法理论研究和司法操作都大有裨益的。实践中发生的交通肇事后逃逸,且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形形色色,我们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应当分别作出相应的定性和处理。行为人虽有逃逸行为,但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没有因果关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对行为人的行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那么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受害人伤重死亡刑事责任如何认定。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黄东洁律师
    2022.02.04797人收看
  • 段建国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289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债权债务、刑事辩护、建设工程、民间借贷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标准

    孔孟廷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孔孟廷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标准

    内容:”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此外,法律还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司机逃逸,致使伤者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上述人员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那么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标准。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孔孟廷律师
    2021.12.06414人收看
  • 荣静月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193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交通事故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

    姚平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姚平

    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

    内容:根据该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对被害人进行救助,.反而逃离事故现场,弃被害人于不顾而造成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死亡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在具体认定是否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时,应当特别注意把握两方面的要件:一是主观要件;二是客观要件。在主观上,“因逃逸致人死亡”要求行为人逃逸时,其主观上对被害人的死亡只能是过失,而不是故意。如果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已的逃逸行为会造成被害人的死亡,并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则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而不是交通肇事罪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那么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姚平律师
    2022.02.04799人收看
  • 郭铭芝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64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建设工程、债权债务、交通事故、合同纠纷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

    许瑞林律师

    许瑞林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

    内容:显然这些规定均将二次交通肇事排除在外“因逃逸致人死亡”显然是指肇事以后因逃逸而致先前的受害人死亡。如果介入其它的加害行为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则不属于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范围之列。该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应限于事实上发生的二次交通事故已经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刑法将同种数罪规定了一个法定刑。第三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兼指上述两者。那么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许瑞林律师
    2022.01.26196人收看
  • 崔玉君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202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债权债务、合同纠纷、民间借贷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界定

    荣静月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荣静月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界定

    内容: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这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交通事故发生时伤者当场死亡则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二种量刑幅度予以处罚。那么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界定。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荣静月律师
    2022.01.27118人收看
  • 周春花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201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婚姻家庭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元甲交通律师律师

在线 问题仍未解决?真人1对1咨询为您解答

  • 213位律师在线
  • 已服务23.5万人
  • 5分钟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