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入院,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如何计算,共住孙子女能否获赔

导读:
交通事故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如何计算法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那么交通事故入院,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如何计算,共住孙子女能否获赔。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交通事故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如何计算法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关于交通事故入院,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如何计算,共住孙子女能否获赔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交通事故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如何计算
法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八条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第三十条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可由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则被扶养人生活费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确定被抚养人生活费有四个重要因数一是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也就是伤残程度二是被抚养人的资格确定三是被抚养人户口和年龄四是受诉法院所在地和被抚养人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
1、关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需要由伤残等级鉴定确认本案伤残等级为一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确定哪些人属于被抚养人。被抚养人一般有两种一是依法应当承当抚养义务的未成年人二是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前者一般是子女或养子女后者一般是有赡养或抚养关系的老人以及其他没有劳动能力而又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亲属。这种抚养的身份关系必须通过户口本或民政部门证明等权威证据证明如果缺乏权威证据也可以根据居委会证明或医院出生证明等间接证据证明受害人和被抚养人之间的抚养关系但这些证据的效力要低于户口本等公文书的效力于法院判定证据效力。本案中原告的子女均未成年丈夫也是三级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没有其他生活来源属于被抚养人的范围。
3、确定被抚养人的户口和年龄这都需要通过户口本、身份证等身份证明文件加以确认。
4、通过当地的统计部门获得受诉法院所在地和被抚养人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根据法律规定选择最有利于己方的计算标准。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被抚养人的计算还有两个限制
一是被抚养人如有其他抚养人的则受害人只在其抚养责任范围内获得被抚养人生活费。本案中原告的丈夫若具有劳动能力则原告对所有被抚养人只需要承担一半的抚养责任被抚养人生活费减半。
第二个是总额上的限制。如果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从实际生活看残疾人健康时或者死者生前平均每月可以用来自己支配的总收人减去其本人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包括储蓄)支出后剩余的部分才能用于支付扶养他人的生活费换句话说个人用于家庭的全部支出包括残疾人本人的费用。所以如果累计计算会出现丧失劳动能力后抚养能力远远高于丧失劳动能力前的状况。
第三被抚养人的证明在我国农村地区常常会遇到困难。某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存在户籍管理制度混乱的问题许多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超生的孩子没有上户口俗称黑户这些小孩的产生和存在并没有法律程序予以确认必须提供其他证据证明被抚养人与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关系以及被抚养人的年龄否则关于抚养费的主张就得不到支持。在这种情形下当事人需要提供证人证言来证明特别是村委会组织的证明就相当关键。在证据的效力上由法官裁量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