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找律师

北京律师,专业团队, 200+云律所实力在线

解决
难题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化团队,全程跟进
一站式解决您的法律难题

直接找律师

我需要打官司

严选律师,权威专业,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委托
律师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处理案件类型丰富,庭审经验分析
上万案件代理,胜诉率高

直接委托律师打官司

我需要详细咨询

专案咨询服务,资深律师方案定制

付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专属维权方案
精准把控案件难点,寻求最优方法

直接付费咨询律师

我需要基础咨询

快速应答,高效服务,24小时在线

免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认证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法律问题优质解答,及时与客户反馈

等待免费咨询律师

擅提冻结财产潜逃如何处理

郭铭芝律师2022.02.07316人阅读
导读:

法院对唐某的债权作出了冻结财产的裁定,唐某擅自提取已被依法冻结的款项并潜逃的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因此,应当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条之规定,依非法处置冻结财产罪对唐某定罪量刑。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与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的法定刑均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追诉期限应为5年。“被依法冻结的财产并不能为执行人所自由处分”,是一些办案人员将“以非法手段处置被冻结财产的方式抗拒执行生效判决、裁定行为”排除在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之外的重要理由。那么擅提冻结财产潜逃如何处理。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法院对唐某的债权作出了冻结财产的裁定,唐某擅自提取已被依法冻结的款项并潜逃的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因此,应当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条之规定,依非法处置冻结财产罪对唐某定罪量刑。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与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的法定刑均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追诉期限应为5年。“被依法冻结的财产并不能为执行人所自由处分”,是一些办案人员将“以非法手段处置被冻结财产的方式抗拒执行生效判决、裁定行为”排除在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之外的重要理由。关于擅提冻结财产潜逃如何处理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债权债务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案情:唐某不归还某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被起诉,法院于是对唐某的20万元债权予以冻结。1999年9月30日,经法院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民事调解协议,约定由唐某于1999年12月25日前归还借款,但唐某到期仍未还款。2000年1月25日,经该农村合作基金会申请,法院决定依法强制执行,此时才发现唐某于1999年10月19日擅自提取了已被依法冻结的20万元并潜逃。因唐某下落不明,法院于2000年12月15日裁定中止执行。2008年11月10日,公安机关决定立案侦查,后在广州将唐某抓获。

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唐某的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法院对唐某的债权作出了冻结财产的裁定,唐某擅自提取已被依法冻结的款项并潜逃的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唐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条专门就故意隐藏、转移被冻结财产行为作出了规定,在刑法同一章节内做如此设置,可以理解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客观要件并不包含隐藏、转移被冻结财产的行为。因此,应当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条之规定,依非法处置冻结财产罪对唐某定罪量刑。

第三种意见认为,不能对唐某进行刑事处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与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的法定刑均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追诉期限应为5年。然而本案中公安机关的立案时间为2008年11月10日,距唐某擅自提取债权时间1999年10月19日、强制执行开始时间2000年1月25日都已经超过8年,已超过了追诉期限。

评析:笔者赞同第一种意见,即应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唐某的刑事责任。

一、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与第三百一十四条的关系。有人认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与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条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之间是排斥关系,或将后者视为前者的特殊规定,即前者的客观要件中应排除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行为。笔者认为,两法条是平行的法律条文,后者并不被前者所包含,也不是前者的特殊规定。此两罪的构成要件有根本区别:第一,前者的客体,是胜诉人取得合法财产的权利和国家的司法权威;后者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对依法查封冻结财产的管理秩序和诉讼秩序。两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第二,前者的主体是执行义务人(通常是诉讼中的败诉方),特殊情况下包含其担保人;而后者的主体则要宽泛得多,只要是非法处置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行为人都能成为此罪的主体。第三,前者只可能发生在判决裁定生效之后;后者则发生在财产被查封、扣押、冻结之后,而查封、扣押、冻结可能贯穿于诉讼全过程,并不只发生在判决裁定生效的期间内。因此,两法条所要保护的法律关系(即通常说的法益)有很大区别,彼此都有对方不能替代的功能。

根据刑法理论,行为人实施一个行为而同时触犯数罪名构成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罚。而犯罪客体或犯罪对象的相近,并不影响想象竞合犯的成立。

二、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财产”的认定。“被依法冻结的财产并不能为执行人所自由处分”,是一些办案人员将“以非法手段处置被冻结财产的方式抗拒执行生效判决、裁定行为”排除在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之外的重要理由。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下列情形属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一)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笔者认为,此处的“财产”,应解释为“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不应理解为“行为人可自由处分的财产”。第一,纵观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各种司法解释,没有任何一处将“可自由处分”作为财产的限定语。第二,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目的,在于规范执行人的行为,是对执行程序和权利人的保护,重点在“执行”二字。我们可以通过当然解释,将这里的财产理解为“可供执行的财产”。

三、关于犯罪行为发生时间的确定问题。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执行”应理解为“判决裁定生效后的执行”,而不应理解为“强制执行”。所以在本案中,只要唐某在冻结财产的裁定生效之后实施了隐藏、转移财产致使无法执行的行为时,就可认定为犯罪,而法院实施强制执行并非必要条件。

四、追诉期限对唐某行为定性的影响。唐某系一行为触犯两罪名,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与非法处置冻结财产罪的想象竞合犯。同时,本案的犯罪时间应确定为唐某擅自提取被冻结债权日,即1999年10月19日。但是,由于追诉期限的限制,本案只能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唐某定罪量刑。理由如下: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属于行为犯,且其追诉期限为5年。而行为犯的追诉期限应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本案中公安机关立案时距犯罪行为发生时已近9年时间,早已超过了该罪的追诉期限。由于拒不履行执行义务是一种持续的违法状态,所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属于持续犯。按照刑法规定及相关刑法理论,持续犯的追诉期限应从犯罪行为(状态)结束之日起计算,因此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唐某刑事责任没有超过追诉期限。(作者单位:四川省富顺县人民法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郭铭芝律师

在线 问题仍未解决?1对1咨询为您解答

  • 在线律师
  • 已服务282595人
  • 5分钟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