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人与被执行人有什么区别

导读: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失信人与被执行人有什么区别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被执行人?所以被执行人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是拥有法院生效的为文书;第二是在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第三是被胜诉方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具备这三个方面的才能被称为被执行人。那么失信人与被执行人有什么区别。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失信人与被执行人有什么区别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被执行人?所以被执行人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是拥有法院生效的为文书;第二是在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第三是被胜诉方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具备这三个方面的才能被称为被执行人。关于失信人与被执行人有什么区别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债权债务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于老赖这个名词非常熟悉,但是失信被执行人则比较陌生,其实这两个并不完全是一样的,针对我国失信,我国出台了关于失信被执行人的司法解释,旨在指导各级法院正确有效使用信用惩戒措施,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促使失信被执行人尽快履行义务,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失信人与被执行人有什么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被执行人?
所谓的被执行人,指的如果双方发生民事纠纷,例如A拖欠B的借款,B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人民法院需要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而A作为败诉方如果在判决生效后不履行人民法院判决,B作为胜诉方可以向法院执行庭申请强制执行,那么A则被称为被执行人。所以被执行人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是拥有法院生效的为文书;第二是在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第三是被胜诉方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具备这三个方面的才能被称为被执行人。
那么,什么又是失信被执行人呢?
失信人也称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俗称的老赖,则是指在被执行人基础上,通过手段使法院无法执行,使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被执行人实际上是有能力执行的情况下,将其纳入被执行人名单;其中包括以下六个条件:
一、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二、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三、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四、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
五、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六、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失信人与被执行人有什么区别
1、法律依据不同;
强制执行法律依据为《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列入失信名单法律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2、时间先后不同;
强制执行程序先于列入失信名单,被列入失信名单前提是执行申请人申请强制执行,且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3、法律后果不同;
列入失信名单是强制执行的结果之一,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有三种,一是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且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程序终结;二是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只能等待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再执行;三是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且具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规定情形的,将其列入失信名单。
以上就是失信人与被执行人有什么区别,对于老赖,法院会采取强制执行、查封、扣押、限制出境等方法,对于老赖们来说可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如果有欠债还是应该及时归还,催天下平台是欠款催收技术服务平台,平台有专业催款律师和正规催收公司入驻,合法为债权人和债权企业清理债权债务,解决债务追讨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