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找律师

北京律师,专业团队, 200+云律所实力在线

解决
难题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化团队,全程跟进
一站式解决您的法律难题

直接找律师

我需要打官司

严选律师,权威专业,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委托
律师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处理案件类型丰富,庭审经验分析
上万案件代理,胜诉率高

直接委托律师打官司

我需要详细咨询

专案咨询服务,资深律师方案定制

付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专属维权方案
精准把控案件难点,寻求最优方法

直接付费咨询律师

我需要基础咨询

快速应答,高效服务,24小时在线

免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认证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法律问题优质解答,及时与客户反馈

等待免费咨询律师

抚养非亲生子离婚时能否向对方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邢颖律师2022.02.11620人阅读
导读:

被告郑某亦同意与原告范某离婚,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但不同意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本案的争议焦点为:欺诈性抚养能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欺诈性抚养不属于《婚姻法》规定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违法行为,故对于原告范某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不应予以支持。另一种意见认为:被告郑某隐瞒女儿非原告范某亲生事实,应当认定为是侵权行为。对于欺诈性抚养案件,受欺诈一方所支付的抚育费和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如何处理,目前尚无明确规定。再次,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进行综合考虑。不能因为支付过高的精神损害赔偿费用而严重影响非婚生子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那么抚养非亲生子离婚时能否向对方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被告郑某亦同意与原告范某离婚,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但不同意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本案的争议焦点为:欺诈性抚养能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欺诈性抚养不属于《婚姻法》规定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违法行为,故对于原告范某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不应予以支持。另一种意见认为:被告郑某隐瞒女儿非原告范某亲生事实,应当认定为是侵权行为。对于欺诈性抚养案件,受欺诈一方所支付的抚育费和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如何处理,目前尚无明确规定。再次,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进行综合考虑。不能因为支付过高的精神损害赔偿费用而严重影响非婚生子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关于抚养非亲生子离婚时能否向对方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文章中人物等名称均为化名)

【案情】

郑某(女)与范某2009年相识,于2009年10月1日登记结婚,婚后8个月郑某生下一女。2013年4月,因夫妻双范感情破裂,范某向法院起诉离婚。要求与被告郑某离婚,依法分割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并要求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30000元。

诉讼期间,原告范某进行了亲子鉴定,结论是女儿与自己没有亲子血缘关系。被告郑某亦同意与原告范某离婚,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但不同意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

【分歧】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欺诈性抚养能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范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欺诈性抚养不属于《婚姻法》规定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违法行为,故对于原告范某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不应予以支持。

另一种意见认为:被告郑某隐瞒女儿非原告范某亲生事实,应当认定为是侵权行为。在欺诈性抚养关系中,侵权人应该承担赔偿精神损失的侵权责任。但赔偿数额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充分考虑被告郑某的经济能力,保障子女有一个较为良好的生活环境。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首先,被告隐瞒女儿非原告亲生事实,应当认定为是侵权行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妻子明知其所生子女为非婚生子女而谎称其为婚生子女,使丈夫承担该子女的抚养义务,称为欺诈性抚养。对于欺诈性抚养案件,受欺诈一方所支付的抚育费和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如何处理,目前尚无明确规定。一般认为,欺诈性抚养实质是子女生母采取欺骗手段,让非婚生子女生母配偶相信该子女为婚生子女,并为之提供抚养费用,该行为后果是使受欺诈一方支付财产,代该子女生父母“履行”抚养义务,造成受欺诈方财产损失,其实质是一种侵权行为。在欺诈性抚养关系中,侵权人应该承担赔偿精神损失的侵权责任。

其次,对于欺诈性抚养需要进行救济。精神损害赔偿金本身兼具经济补偿、精神慰抚和违法惩戒的多重功能,精神损害赔偿金除尽可能填补损失外,更主要的是抚慰和缓解被侵权人因精神损害所生之痛苦、失望、不满和怨愤,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慰藉,以及制裁侵权人的违法行为,以维护整个社会抚养制度的稳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本案中,被告郑某隐瞒女儿系非婚生的事实,使原告误认为女儿系其亲生而承担抚养义务,欺诈性抚养给对方造成的严重的精神创伤,如该种行为导致受害者损害赔偿请求落空,不仅有失公允,而且在理论上也缺乏支撑,离婚损害赔偿救济制度的功能就会被弱化。对于欺诈性抚养关系是否需要赔偿精神损害的问题,笔者认为,只要权利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即应当支持赔偿精神损害的请求。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邢颖律师

在线 问题仍未解决?1对1咨询为您解答

  • 在线律师
  • 已服务282587人
  • 5分钟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