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法院判决后如何申请强制执行

导读:
当我们遇到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民事纠纷时,我们通常选择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后,对方当事人不执行的,可以选择申请强制执行。那么,合同纠纷法院判决后如何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后,另一方会发生什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大律网专业律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一、合同纠纷法院判决后如何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决,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被执行人拒绝执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以下是申请强制执行的步骤:
1、在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被执行人拒绝履行后,申请人依据生效的判决书、裁决书或者调解书向判决法院或者裁决仲裁机构提交申请;
2、法院受理后,因强制执行侵犯到申请人或者被执行人、利害关系人的法律权益,或者不服裁定的,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10天内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3、在申请执行书审查通过后,法院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在期限内履行法律文书的确定义务,拒不履行的,则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由执行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和执行依据,要求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是两年。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则从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算,没有规定履行期间的,则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算。
二、法院采取强制执行后对方有什么后果
通常法院受理被申请人的申请后不会立刻采取强制执行,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知道,法院受理后会先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律文书的确定义务,对方有履行能力却在期限内不履行或者明确拒绝履行的,才会采取强制执行。
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后,如果被执行人拒绝履行的,或者查明有以下情况逃避执行的,法院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按情节轻重,处十五日以下司法拘留,单处或并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1、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或无偿、不合理交易价格转移财产,致使法院无法执行的;
2、隐藏、转移、损货或未经人民法院允许处分已向法院担保的财产的;
3、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未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但是却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令进行消费的;4、与他人串通,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