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找律师

北京律师,专业团队, 200+云律所实力在线

解决
难题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化团队,全程跟进
一站式解决您的法律难题

直接找律师

我需要打官司

严选律师,权威专业,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委托
律师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处理案件类型丰富,庭审经验分析
上万案件代理,胜诉率高

直接委托律师打官司

我需要详细咨询

专案咨询服务,资深律师方案定制

付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专属维权方案
精准把控案件难点,寻求最优方法

直接付费咨询律师

我需要基础咨询

快速应答,高效服务,24小时在线

免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认证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法律问题优质解答,及时与客户反馈

等待免费咨询律师

工程款支付给第三方(工程款由第三方支付)

许瑞林律师2023.04.191155人阅读
导读:

与承包企业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补付的工程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等),贷记&ldquo,1、发包的工程,应于按合同规定向承包企业预付工程款、备料款时,根据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等),科目、将需要安装的设备交付承包企业进行安装时,应按设备的成本借记在建工程科目(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等),贷记&ldquo,2、贷记&ldquo,3、贷记&ldquo,企业将户外显示屏包工包料给第三方,支付的工程款如何做账。

企业将户外显示屏包工包料给第三方,支付的工程款如何做账?

1、发包的工程,应于按合同规定向承包企业预付工程款、备料款时,根据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等)。

2、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以拨付给承包企业的材料抵作预付备料款的,应按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借记在建工程科目(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等)。

3、贷记“工程物资”科目、将需要安装的设备交付承包企业进行安装时,应按设备的成本借记在建工程科目(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等),贷记“工程物资”科目。与承包企业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补付的工程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等),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以上是关于企业将户外显示屏包工包料给第三方,支付的工程款如何做账的方法。

工程款能用第三方评估支付吗?

可以。但是要经过收款人同意,并且与第三方签订了委托协议书的情况下,是可以由第三方支付的。

甲方经过乙方授权直接把工程款支付第三方,并且由第三方提供发票可以吗?

可以

“税务局的支付宝缴税功能太好了,可是为我解了燃眉之急!”新疆岳普湖县居民乔先生高兴地说,“复工复产后,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第一期工程终于完工了,付款方就等着见发票付工程款了,用新疆税务手机app开具电子发票直接跳转支付宝缴税,速度真快,全程网上完成,足不出户就拿到了第一笔工程款。

“通过第三方缴纳的每一笔税款,都将通过清算机构与税务系统、人民银行国库系统进行清算,在为纳税人提供便捷支付方式的同时,也保障了税款及时、安全缴入国库。”新疆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处长侍海涛说。

据统计,截至5月22日,新疆税务局通过第三方支付方式办理缴税业务共计60037笔,总计缴纳税款7471.16万元。

“第三方支付”上线在方便纳税人的同时,也给税务干部切实减轻了负担,也降低了疫情传播的风险。“不论是实体办税厅,还是纳税人网上办税体验厅都避免了刷卡、输入密码等接触流程,缩短办税等待时间。在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扫码缴款,也为税务干部减轻压力。”岳普湖县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干部曹瑞鹏说。

工程款可以委托第三方收吗?

工程款可以委托第三方收。只要双方都认可工程结算的工程款数额,是可以委托代收工程款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一十九条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

第九百二十二条受托人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指示处理委托事务。需要变更委托人指示的,应当经委托人同意;因情况紧急,难以和委托人取得联系的,受托人应当妥善处理委托事务,但是事后应当将该情况及时报告委托人。

工程款已支付给第三方后第三方有权暂扣吗?

工程款已支付给第三方后第三方无权暂扣

根据法律规定因第三人的原因导致合同没有履行的由履行义务人向合同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建筑工程款的付款方式有几种?

一、直接支付至承包人的指定账户;

二、支付给承包人的有关人员;

三、支付给特定的第三方;

1、支付给约定的第三方;

2、支付给法定的第三方;

3、支付给基于其他因素确定的第三方;

四、以房屋抵偿。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施工合同的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许瑞林律师

在线 问题仍未解决?1对1咨询为您解答

  • 在线律师
  • 已服务282586人
  • 5分钟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