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划拨和出让的区别

导读:
土地对于居住和生意都是很重要的,很多地方的土地划拨都是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费用后,取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是指国有土地的代表通过什么形式或者程序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给使用者。那么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呢?大律网精英总结了土地政策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
土地出让与划拨: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具体的出让方式有招标、拍卖、挂牌、协议四种。
划拨土地:指划拨土地使用权。根据《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除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二条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取得途径进行了规定: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依照本法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出让和划拨的区别:
一、费用不同。出让地要交土地出让金,一般都是市场价,划拨的需要缴纳征地补偿、安置补偿等成本费用就可以供地了,对于农民来讲,划拨是免费的。
二、权利不同。出让地可以由出让人自主转让、抵押等。划拨地处置需要划拨机关批准,转让时还需要补交土地出让金。
三、适用范围不同。划拨地一般都限制用于和国家利益有关的项目,如国防、公路、机关办公等(有具体明细),属于无盈利性质,出让地则没有限制。
四、期限不同。出让的都是有年限的,例如工业用地50年,居住70年;而划拨是无期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