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找律师

北京律师,专业团队, 200+云律所实力在线

解决
难题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化团队,全程跟进
一站式解决您的法律难题

直接找律师

我需要打官司

严选律师,权威专业,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委托
律师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处理案件类型丰富,庭审经验分析
上万案件代理,胜诉率高

直接委托律师打官司

我需要详细咨询

专案咨询服务,资深律师方案定制

付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专属维权方案
精准把控案件难点,寻求最优方法

直接付费咨询律师

我需要基础咨询

快速应答,高效服务,24小时在线

免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认证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法律问题优质解答,及时与客户反馈

等待免费咨询律师

用“震楼器”反击触犯法律吗

郭铭芝律师2023.06.30241人阅读
导读: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我就下单购买了一个&ldquo,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查询之后我才知道,&ldquo,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把它贴到楼板上或者是墙壁上,这个墙壁本身就成了一个&ldquo,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主审法官对原告陈女士及被告王先生进行了多次庭前调解,并到陈女士家中调查了解情况,法官还发现,像陈女士这样被所谓&ldquo,&ldquo。

我们来关注一起与“震楼器”有关的纠纷。原本是只有一层楼板之隔的近邻,却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发生矛盾,于是楼下住户便网购了所谓的“震楼器”,对楼上住户进行报复。这样的邻里纠纷该如何解决呢?近期,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人民法院就公布了这样一起案例,在法院的介入下,这起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因为日常生活噪声与阳台漏水问题,广州的陈女士与楼下邻居王先生产生矛盾,双方互有不满。陈女士称,2021年8月起,她经常在凌晨或中午休息时间被从楼下传来的噪声惊醒。

原告 陈女士:一开始就是因为邻里纠纷,然后有矛盾,楼下他们通常都是凌晨开始就开“震楼器”,然后很大声咚咚咚会把我们惊醒,我们深受其害,晚上也睡不了,然后失眠。

 经过多次与邻居沟通无果,2022年6月,陈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楼下邻居停止对自己的噪声侵害。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主审法官对原告陈女士及被告王先生进行了多次庭前调解,并到陈女士家中调查了解情况。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我们是选择了一个中午的时间,从12时就开始在原告家里,一直等到1时的时候,确实发出了一个类似于手机振动的声音。这个声音就是在她的卧室的床头这个位置,看这个声源的话应该是来自楼下的楼板,我们就怀疑应该是楼下发出来的。

 当天,被告王先生声称自己并不在家,法官打电话与王先生沟通,对制造噪声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进行了详细释法。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打完这个电话之后,我们就回到原告家里,这个声音就停止了。

 经法院、人大代表、当地居委会以及物业管理公司相关人员对原被告的多次调解及释法,原告陈女士长时间所遭遇的噪声侵害终于停止,双方达成和解,原告陈女士向法院撤诉。

电商销售“震楼器” 附赠所谓“反击神曲”

虽然纠纷已经解决,但主审法官的工作并未停止。案件中,令陈女士不堪其扰的所谓“震楼器”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如何制造噪声来干扰他人的呢?法院对此展开了调查。

案件主审法官在办案中了解到,“震楼器”是一种通过震动、敲击墙体发出噪声,或者……播放“机枪声”“猫叫声”等杂音……的设备,商家常以“以噪制噪”“反击邻居神器”等作为噱头在网络上进行销售。案件审理过程中,陈女士反映涉案“震楼器”是被告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为调查需要,主审法官尝试网购了一个共振音箱“震楼器”进行测试。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我就下单购买了一个“震楼器”,很快,两三天货就到了。货到了之后,在这个货里边有一张小卡片,小卡片上有一个微信的二维码,上面写的就是扫码加微信,可以给你送什么神曲之类的,主要就是一些什么猫狗打架、机关枪、玻璃破碎的一些声音。

 除了赠送所谓“反击神曲”,客服还发来了所谓“震楼”效果实测、音箱及隔音罩安装视频。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把它贴到楼板上或者是墙壁上,这个墙壁本身就成了一个“震楼”的“震楼器”,就会干扰到隔壁或者说楼上的生活,而这个平台上很多商家明知道有这种非法的用途,还是用这种非法用途去做促销。

 法官还发现,像陈女士这样被所谓“震楼器”影响生活安宁的事情并不是个案,随手点开一篇关于“震楼器”的报道,阅读量都上万,评论区中,不少人有着同样的困扰。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查询之后我才知道,“震楼器”在这个社会上是引起广泛的共鸣的,经常相关的报道阅读量都在10万加以上,那些评论都是几千条的。大家都有心声,就是觉得“震楼器”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然后反映“震楼器”发出的噪声特别大,有的也反映说“震楼器”解决不了矛盾,还激化了矛盾之类的。

“震楼器”侵害邻居安宁权 危害楼体安全

法院调查发现,“震楼器”的确可以通过网购途径轻易获取,许多商家更是以所谓的“反击”“报复”作为售卖此类产品的噱头。依据相关规定,法院向售卖所谓“震楼器”的电商平台发送了相关司法建议,建议下架相关网店和产品。

法院调查发现,所谓“震楼器”及相关产品可在一些电商平台上轻易购买到,许多商家明知“震楼器”的非法用途,仍以非法用途为促销噱头,为使用“震楼器”制造噪声的行为提供便利。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用“震楼器”这个关键词搜,还是可以搜到的,搜到之后,相关的产品成交量也是不小的,有的甚至有上千件。

 法官介绍,使用“震楼器”人为制造噪声的行为已严重侵害邻居的安宁权。同时,因为“震楼器”对墙体进行高频率的震动和敲击,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危害楼体安全。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整个链条从生产到销售,实际上都是涉及违法的。产品质量法规定不得生产销售可能影响身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的一些产品。如果违反的话,相关的行政机关是可以没收这些产品,并且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如果情节严重的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法官介绍,在平台售卖“震楼器”相关产品的商家不仅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相关带有诱导性的广告宣传有违公序良俗,也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很多销售的商家在宣传语上会使用一些违背公序良俗的一些用语,比如说是“反击楼上”,这些都属于这种情形。广告法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是要进行罚款的,然后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陈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据了解,海珠区法院近年来受理了多宗因所谓“震楼器”引发诉讼纠纷的类似案件。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去怎么化解这些矛盾,怎么尽量地让这种纠纷减少一些,我们研究了之后就认为通过斩断销售链条是至关重要的。

 今年4月,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向某电商平台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指出,对于出售以非法制造噪声为目的的“震楼器”等设备的网络店铺采取清理、警示、下架、关停等措施;对于有日常用途的蓝牙共振音箱等隐性“震楼器”,应加强对网络店铺经营活动的规范、引导;对于拒不改正的网络店铺,采取清理、警示、下架、关停等措施。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平台收到之后,很快,15天左右就进行了一个反馈。对相关的商家进行了下架,对关键词也进行了屏蔽,然后他们也回应会积极探索开展相关的公益宣传,然后也表示会积极地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声环境质量保障机制。

“以噪制噪”激化矛盾 涉嫌违法

陈女士与邻居王先生之间的纠纷并非个案。专家表示,当有类似矛盾出现时,使用所谓“震楼器”制造噪声来蓄意报复,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可能激化矛盾,并涉嫌违法。

今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1周年。该法第九条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使用震楼器的行为,它首先是违反了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制造噪声,经过劝阻处理之后仍然不改正,持续去影响别人正常生活的,是要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去进行处罚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石佳友:民法典里边在相邻关系里面也有提到禁止排放噪声等有害物质,民法典也有条款是有明确规定,就是禁止噪声污染。所以邻居之间制造噪声构成对对方,比如说正常的安宁、生活环境的一个侵害,在民法上也是要承担责任的。

如遇纠纷应协商解决 或寻求第三方介入

专家表示,故意使用“震楼器”制造噪声的行为,不仅违反法律规定,违背公序良俗,且因噪声的影响范围不可控,还可能殃及无辜。那么遇到类似邻里纠纷,又该如何合理合法地解决呢?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法官 董广绪:遇到这种情况的话,我觉得首先是看能否协商,去达到一个互谅互让,如果协商不好的话,可以寻求第三方的介入,比如说街道居委会,还有物业这些去介入,包括公安机关。实在不行,最后的话可以寻求司法救济,千万不要用这种私力救济,最后就是自己有理变成了没理,超过一定限度最后要承担法律后果。(央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郭铭芝律师

在线 问题仍未解决?1对1咨询为您解答

  • 在线律师
  • 已服务282592人
  • 5分钟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