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找律师

北京律师,专业团队, 200+云律所实力在线

解决
难题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化团队,全程跟进
一站式解决您的法律难题

直接找律师

我需要打官司

严选律师,权威专业,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委托
律师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处理案件类型丰富,庭审经验分析
上万案件代理,胜诉率高

直接委托律师打官司

我需要详细咨询

专案咨询服务,资深律师方案定制

付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专属维权方案
精准把控案件难点,寻求最优方法

直接付费咨询律师

我需要基础咨询

快速应答,高效服务,24小时在线

免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认证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法律问题优质解答,及时与客户反馈

等待免费咨询律师

去年上海涉外登记结婚2960对 离婚数明显上升

李楠楠律师2021.12.23330人阅读
导读:

来自上海市民政部门的统计显示,沪上涉外婚姻逐年增多,2006年,全市共办理涉外、涉侨以及涉中国港、澳、台地区居民的结婚登记2960对,比上年上升22.97%,涉及55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涉外婚姻的离婚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两地分居成离婚主因 20年前上海涉外婚姻几乎是清一色的“沪女外男”型,目前上海女性和外国男性的结婚年龄差平均是10.5岁,其中有13%的夫妻几乎是两代人,整整差了20岁。日本丈夫和中国妻子离婚的居其次。据调查,两地分居是导致涉外婚姻解体的主要因素。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委员会委员舒心称,涉外婚姻存在盲目性和草率的特征。那么去年上海涉外登记结婚2960对。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来自上海市民政部门的统计显示,沪上涉外婚姻逐年增多,2006年,全市共办理涉外、涉侨以及涉中国港、澳、台地区居民的结婚登记2960对,比上年上升22.97%,涉及55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涉外婚姻的离婚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两地分居成离婚主因 20年前上海涉外婚姻几乎是清一色的“沪女外男”型,目前上海女性和外国男性的结婚年龄差平均是10.5岁,其中有13%的夫妻几乎是两代人,整整差了20岁。日本丈夫和中国妻子离婚的居其次。据调查,两地分居是导致涉外婚姻解体的主要因素。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委员会委员舒心称,涉外婚姻存在盲目性和草率的特征。关于去年上海涉外登记结婚2960对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涉外婚姻在上海已被看作是十分普通的事情。来自上海市民政部门的统计显示,沪上涉外婚姻逐年增多,2006年,全市共办理涉外、涉侨以及涉中国港、澳、台地区居民的结婚登记2960对,比上年上升22.97%,涉及55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涉外婚姻的离婚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去年全市办理此类离婚355对,比上年有了明显的上升。

涉日婚姻居首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沪工作的外国人已达4万多人,再加上商务停留及其他原因驻沪的外国人等,在沪外国人数约10万人。

在涉外婚姻中,涉日人数最多。这是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日本成为上海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上海生活的外国人中也以日本籍人数最多,因此上海人和日本人的通婚大量增加,其次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人。

两地分居成离婚主因

20年前上海涉外婚姻几乎是清一色的“沪女外男”型,目前上海女性和外国男性的结婚年龄差平均是10.5岁,其中有13%的夫妻几乎是两代人,整整差了20岁。

据有关资料,加拿大人和中国人结为夫妻的,离婚率最高。日本丈夫和中国妻子离婚的居其次。据调查,两地分居是导致涉外婚姻解体的主要因素。结婚之后,国外或本地一方往往返回国内或被派驻他国,而另一方因不愿离开家乡或因签证不能及时办理而导致两地分居。虽然现代科技使得通信联系变得十分便捷,但语言的倾诉并不能慰藉心灵的孤独,情随境改,再牢固的婚姻基础也难以面对长期大洋两岸的分居生活。

部分婚姻夹杂功利性

国内一方对功利的追求是造成涉外婚姻破裂的另一个原因。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委员会委员舒心称,涉外婚姻存在盲目性和草率的特征。一些女性把与外国人结婚作为改变生活状态的手段,或谋求经济利益,或为出国、出境等为目的,功利性太强。

此外,部分上海女性对异国异地的实际生活状况和丈夫的经济实力并不十分了解,片面追求有汽车、洋房的生活目标,向往国外生活。一旦到了国外,却发现一切并不如自己想象,造成心理上较大落差。

加之配偶与自己年龄、兴趣爱好差距较大,使得原本感情基础薄弱的婚姻不堪一击,在痛苦中结束。

共同文化背景缺失造就不稳定性

婚姻专家认为,涉外婚姻较内地婚姻相比是高风险的,它的不稳定性更高。

从传统上讲,中国人更讲究门当户对;而涉外婚姻,由于缺乏共同的文化基础,双方在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旦双方不能很好地沟通,这些因素就会成为婚姻的障碍。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李楠楠律师

在线 问题仍未解决?1对1咨询为您解答

  • 在线律师
  • 已服务282599人
  • 5分钟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