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怎么判

导读:
这体现了我国刑法对犯罪中止行为的肯定和鼓励。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这体现了我国刑法对犯罪中止行为的肯定和鼓励。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关于犯罪中止怎么判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刑事辩护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我国刑法对中止犯采取必减免主义。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中止犯只要其犯罪行为没有实际造成损害结果则定其罪而免其刑。如果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的则应当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我国刑法对犯罪中止行为的肯定和鼓励。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
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
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