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导读:
按照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要正确地适用这一处罚原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对中止犯采取从宽处罚原则。对中止犯予以从宽处罚是我国刑法关于中止犯的基本处罚原则。我们知道对中止犯采取从宽处罚原则有利于鼓励犯罪分子停止犯罪充分发挥犯罪中止制度之“金桥作用”。可见对于中止犯审判人员必须予以从宽处罚没有予以从宽或不予以从宽的自由裁量的余地。该条还为具体适用这两种处罚原则的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是否造成损害是适用两种不同的处罚原则的条件。
按照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要正确地适用这一处罚原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对中止犯采取从宽处罚原则。对中止犯予以从宽处罚是我国刑法关于中止犯的基本处罚原则。我们知道对中止犯采取从宽处罚原则有利于鼓励犯罪分子停止犯罪充分发挥犯罪中止制度之“金桥作用”。可见对于中止犯审判人员必须予以从宽处罚没有予以从宽或不予以从宽的自由裁量的余地。该条还为具体适用这两种处罚原则的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是否造成损害是适用两种不同的处罚原则的条件。关于中止犯的处罚原则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刑事辩护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按照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要正确地适用这一处罚原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对中止犯采取从宽处罚原则。对中止犯予以从宽处罚是我国刑法关于中止犯的基本处罚原则。我们知道对中止犯采取从宽处罚原则有利于鼓励犯罪分子停止犯罪充分发挥犯罪中止制度之“金桥作用”。采取从宽原则是刑事政策的要求也是符合中止犯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和主观恶性程度的。
2.对中止犯采取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原则。我们知道我国刑法中的从宽处罚原则是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的总称。我国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三种不同的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原则的规定上也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如对预备犯规定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处罚原则对未遂犯规定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原则而对中止犯规定了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处罚原则。即对预备犯和未遂犯都有从轻处罚的原则而中止犯则至少是减轻处罚。
3.对中止犯采取必减主义。根据刑法第22条和第23条的规定对预备犯和未遂犯采取得减主义即可以从宽处罚也可以不从宽处罚。如对未遂犯如果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行为人的行为虽然未达到既遂但是具有极其恶劣的情节的可以不予以从轻处罚。总而言之是否予以从宽处罚可以由审判人员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决定。但是根据刑法第24条的规定对中止犯必须予以从宽处罚即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可见对于中止犯审判人员必须予以从宽处罚没有予以从宽或不予以从宽的自由裁量的余地。
4.处罚原则的具体适用。根据刑法第24条的规定中止犯包括应当减轻处罚和应当免除处罚两种处罚原则。该条还为具体适用这两种处罚原则的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是否造成损害是适用两种不同的处罚原则的条件。1应当减轻处罚原则的适用条件。根据刑法第24条的规定对中止犯适用应当减轻处罚原则的条件是“造成损害”。所谓造成损害是指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结果但没有造成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结果。如甲本来打算故意杀害乙但在着手后因而乙的求饶而放弃了杀人的念头结果只造成了乙轻伤的结果。2应当免除处罚。根据刑法第24条的规定对中止犯适用应当免除处罚原则的条件是“没有造成损害”所谓没有造成损害是指没有造成任何实际的危害后果。
5.注意中止犯与刑法第13条“但书”的关系。对中止犯适用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原则的前提是行为人的行为人的行为虽然未达到犯罪既遂但还是已经达到足以构成犯罪的程度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属于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形应不认为是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