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找律师

北京律师,专业团队, 200+云律所实力在线

解决
难题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化团队,全程跟进
一站式解决您的法律难题

直接找律师

我需要打官司

严选律师,权威专业,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委托
律师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处理案件类型丰富,庭审经验分析
上万案件代理,胜诉率高

直接委托律师打官司

我需要详细咨询

专案咨询服务,资深律师方案定制

付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专属维权方案
精准把控案件难点,寻求最优方法

直接付费咨询律师

我需要基础咨询

快速应答,高效服务,24小时在线

免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认证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法律问题优质解答,及时与客户反馈

等待免费咨询律师

违反竞业限制劳动争议纠纷与侵犯商业秘密竞业限制纠纷的区分

林艳英律师2022.01.10708人阅读
导读:

第二种观点认为,本案原告是以曾庆文违反竞业禁止义务从而侵犯其商业秘密为由提起诉讼的,因原告没有证据证明曾庆文、先进研究院已非法获取、披露或使用原告主张的技术秘密,故原告要求两被告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不成立。那么违反竞业限制劳动争议纠纷与侵犯商业秘密竞业限制纠纷的区分。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第二种观点认为,本案原告是以曾庆文违反竞业禁止义务从而侵犯其商业秘密为由提起诉讼的,因原告没有证据证明曾庆文、先进研究院已非法获取、披露或使用原告主张的技术秘密,故原告要求两被告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不成立。关于违反竞业限制劳动争议纠纷与侵犯商业秘密竞业限制纠纷的区分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合同纠纷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2008年6月,原告深圳市陆地方舟电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地方舟公司)与被告曾庆文签订了《劳动合同》、《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约定:陆地方舟公司聘用曾庆文为技术主管,负责电动汽车的机械设计,合同期从2008年6月10日至2009年6月10日。曾庆文应保守陆地方舟公司如下商业秘密:1.技术秘密,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方案、源代码、技术方案、电路设计等;2.经营信息秘密,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名单、客户价格等。曾庆文在职期间,陆地方舟公司支付的工资中已包含了保密费,其离职后亦无须另行支付保密费。曾庆文无论因何种原因离职,离职后两年内不得到与陆地方舟公司有竞争关系或同行业公司任职,如违反约定,曾庆文应向陆地方舟公司支付违约金2万元,同时,还应赔偿陆地方舟公司的全部损失。

2008年9月,原告陆地方舟公司与被告深圳市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研究院)签订了《关于联合开发智能汽车协议》,约定双方合作进行电动汽车研究,由先进研究院负责整车控制器、动力系统集成研究,由陆地方舟公司负责整车底盘、操控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双方共同研究的成果,其知识产权归双方共有,各自独立研究的成果,其知识产权归各自所有。

2008年12月,曾庆文以陆地方舟公司未及时发放薪酬为由离职,并入职先进研究院任技术人员,曾庆文向被告先进研究院出具《声明》,称其与他人已签订过《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并承诺未违反上述协议约定的义务。

陆地方舟公司向法院知识产权庭起诉称,曾庆文“跳槽”到先进研究院,将其知悉的陆地方舟公司与先进研究院签订的上述合作协议中陆地方舟公司独自承担的研发技术(商业秘密),泄露给了先进研究院,请求法院判令:曾庆文赔偿原告陆地方舟公司经济损失100万元,先进研究院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针对原告的起诉,曾庆文抗辩称,其是依法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入职先进研究院是为了谋生的需要,本案属于劳动争议纠纷,适用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应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先进研究院抗辩称,其聘用曾庆文是依法使用科技人员,没有侵犯原告的任何权利,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关于如何处理本案纠纷,存在两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原告没证据证明其主张的商业秘密符合法定条件,况且,原告亦未能举证证明曾庆文、先进研究院已非法获取、披露或使用原告主张的技术秘密,因此,原告主张两被告侵犯其商业秘密的主张不成立。但由于原告与先进研究院存在着合作开发电动汽车的协议,这说明二者存在同业竞争关系,曾庆文与原告签订了竞争禁止协议,原告支付给曾庆文的工资中已包含了保密费,曾庆文离职后,原告亦无须向其支付保密费,曾庆文入职先进研究院的行为,违反了其与原告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所约定的竞业限制义务,鉴于原告未举证证明曾庆文违约给其造成的损失,因此,曾庆文应依约向原告支付违约金2万元。先进研究院已履行了注意义务,故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种观点认为,本案原告是以曾庆文违反竞业禁止义务从而侵犯其商业秘密为由提起诉讼的,因原告没有证据证明曾庆文、先进研究院已非法获取、披露或使用原告主张的技术秘密,故原告要求两被告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不成立。在两被告不存在侵犯原告商业秘密的情形下,知识产权庭不能基于曾庆文有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行为,就根据《竞业限制协议》条款判决其向原告支付违约金2万元,因为仅基于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约定而主张违约金之纠纷属于劳动争议案件,而劳动争议案件有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要求,知识产权庭不应审理该纠纷。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不同观点反映了区分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劳动争议纠纷与侵犯商业秘密竞业限制纠纷的重要性,因为上述两种观点不是价值取向争论的问题,而是裁判原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问题,该问题直接涉及法院是否依法裁判,且裁判结论是否正确。上述第一种观点错误,第二种观点正确。理由是:

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劳动争议纠纷在性质上属于劳动合同纠纷,属违约之诉。而侵犯商业秘密竞业限制纠纷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纠纷,属侵权之诉。违约之诉与侵权之诉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诉,法院不能将两种不同性质的诉糅合在一起进行审理。第一种观点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两种不同种类之诉的差别。

因不同类型化民事案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故我国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存在庭室的分工;同时,法律对有些类型化民事案件的审理规定了特殊程序。根据《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案件,应由审理劳动争议的民事审判庭审理,而侵犯商业秘密竞业限制纠纷属于知识产权案件,应由法定的知识产权审判庭审理。第一种观点没有注意到劳动争议案件与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差别,更没有注意到这两类案件适用不同的程序,依该观点处理案件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从审判流程来看,我国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流程为,先由原告到立案庭立案,确定案由后再分配给不同的审判庭审理。就本文案例来看,陆地方舟公司以曾庆文违反竞业禁止约定侵犯其商业秘密为由提起诉讼,法院经过审理查明曾庆文虽有违反竞业禁止约定的行为,但没有侵犯原告商业秘密的事实,故法院应驳回原告要求曾庆文承担侵犯其商业秘密权益的诉讼请求,并告知原告可以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之竞业禁止条款,而曾庆文违反了该竞业禁止条款约定为由,依据法律规定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程序来解决双方纠纷。但应注意,因法律规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劳动仲裁前置程序,故就本案来说,法院不能在原告提起的侵犯商业秘密竞业限制纠纷中处理本属于违反竞业禁止约定的劳动争议纠纷。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林艳英律师

在线 问题仍未解决?1对1咨询为您解答

  • 在线律师
  • 已服务282599人
  • 5分钟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