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找律师

北京律师,专业团队, 200+云律所实力在线

解决
难题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化团队,全程跟进
一站式解决您的法律难题

直接找律师

我需要打官司

严选律师,权威专业,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委托
律师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处理案件类型丰富,庭审经验分析
上万案件代理,胜诉率高

直接委托律师打官司

我需要详细咨询

专案咨询服务,资深律师方案定制

付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专属维权方案
精准把控案件难点,寻求最优方法

直接付费咨询律师

我需要基础咨询

快速应答,高效服务,24小时在线

免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认证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法律问题优质解答,及时与客户反馈

等待免费咨询律师

司法实践中对片面共同犯罪的认定和处理

刘晓红律师2022.01.181082人阅读

肯定说认为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的特殊形式应按照共同犯罪的原则追究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片面共犯在司法实践中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按照共同犯罪的构成理论成立片面共犯也必须符合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对片面共犯人在共同犯罪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认定和处理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片面共犯主要存在于帮助犯中对于教唆犯、组织犯、实行犯一般不存在片面共犯。所以只能以共同犯罪论处。但是王某与张某并没有共同的杀人或伤害故意张某虽然从中帮助了王某这只是张某个人的主观行为不符合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关于司法实践中对片面共同犯罪的认定和处理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刑事辩护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所谓片面共同犯罪即刑法上的片面共犯是指一方行为人明知他人正在进行犯罪行为并参与其犯罪而他人却不知道有人参与共同实施犯罪的事实。例如某甲知道某乙要强奸丙女趁与丙女饮水之机将麻醉药放入丙女水杯丙女饮水后处于昏迷状态使某乙顺利地完成了强奸行为。这里某乙并不知道某甲在暗中帮助自己实施强奸犯罪而某甲却明知某乙实施的是犯罪行为仍予以帮助这就是实践中所见到的片面共犯问题。对上述案例中某甲的行为是否应当以共同犯罪论处即是否存在刑法上的片面共犯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争论。肯定说认为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的特殊形式应按照共同犯罪的原则追究刑事责任。否定说认为片面共犯只是片面的联系行为人没有共同的认识各共同行为人之间缺乏意思联络不是共同犯罪。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片面共犯在司法实践中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因为它们缺乏共同行为人之间的意思联络所以不是全面共犯而是片面共犯。

对于片面共犯的成立范围和前提条件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看法一是片面帮助犯、片面教唆犯和片面实行犯说二是片面帮助犯和片面教唆犯说三是片面从犯说。按照共同犯罪的构成理论成立片面共犯也必须符合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从犯罪客观方面看片面共犯人实施的危害行为与同时实施危害行为的另一方的行为互为一体共同对某一危害结果发生作用各行为人的行为对同一危害结果都具有因果关系。从犯罪主观方面看片面共犯人具有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他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共同对危害结果所产生的作用并且希望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即片面共犯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对片面共犯人在共同犯罪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认定和处理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片面共犯主要存在于帮助犯中对于教唆犯、组织犯、实行犯一般不存在片面共犯。因此应当分别如下情况来认定和处理

(一)对于片面帮助犯罪行为一般应当以片面共犯论处

片面帮助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暗中帮助他人实施故意犯罪被帮助者虽然不清楚但帮助者片面具有与他人实施犯罪的故意同时又实施了故意犯罪的行为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都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共同犯罪论处。例如某乙明知某甲意图强奸某女为了促使某甲的强奸行为得逞一天某乙以相聚为借口分别将某甲和某女邀请到一个房间。然后某乙借口出去并随手将房间门锁上致使某女无法逃走使某甲得以顺利实施强奸行为。本案中某甲并没有与某乙共同强奸某女的意思联络属于某乙的单方帮助行为但某乙是明知某甲意图实施强奸而予以帮助。因此对于某乙帮助他人实施强奸的行为应当给予刑事处罚否则就会轻纵犯罪行为。当对于某乙的行为不能以单独犯罪论处时以单独犯罪论处某乙的行为又怎么能构成强奸罪?所以只能以共同犯罪论处。而某甲并没有与某乙的共同犯罪故意缺乏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又如王某、张某与李某有仇隙。一日王某持刀追杀李某眼见李某逃脱这时张某见此便暗中将李某绊倒后跑开王某只当是李某自己绊倒上前将李某砍成重伤。对该案中王某、张某能否以共同犯罪论处?从客观表现形式上看王某与张某的行为似乎属于共同犯罪。但是王某与张某并没有共同的杀人或伤害故意张某虽然从中帮助了王某这只是张某个人的主观行为不符合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因此上述形式的帮助犯就是刑法上的片面共犯应当根据刑法上的片面共犯理论来认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刘晓红律师

在线 问题仍未解决?1对1咨询为您解答

  • 在线律师
  • 已服务282599人
  • 5分钟内回复